
什麼是「般若藝術」?
«心經»說「色不異空, 空不異色 ; 色即是空, 空即是色。」
現實世界的一切現象, 都是隨緣而現, 空無自性, 「空」與「色」本來不異, 如雨後之彩虹, 七彩交輝, 但彩虹是空而現相, 色即是空, 空即是色, 能夠明白「緣起性空」的終極智慧, 稱為「般若」。
大乘佛法是以般若思想為核心, 由於般若思想是從動態因緣觀帶出「空」義 , 「實」與「虛」之因緣變化歷程標識為「空」, 因此「空」義不落入「實」與「虛」的任何一邊,故此是「無實無虛」,稱為「不二中道」。
「般若藝術」是以般若思想為核心的藝術創作活動,以創造一個意象世界,用意象來表達思想與情感。
「意象」並不是現實世界的形象,故此是「無實」,也不是抽象,故此是「無虛」, 它是形象與抽象的綜合體, 因而是「無實無虛」,正如«金剛經»說: 「如來所得法, 此中無實無虛。」
「意象」不是藝術家「眼」中之象, 而是藝術家「意」中之象,因而是心中的圖像。
「意象」是進入「彼岸世界」的工具, 由「此岸世界」到「彼岸世界」, 是一連串的「解構」與「重構」, 它是把形象的「結構」進行解構, 創造一些象徵符號, 在意想空間進行重構, 以達到「無實無虛」的「超結構」之意象。
「般若藝術」的創作法則有三條:
一、
「是實相者, 則是非相」
「般若藝術」是離開一切「實相」的執着,把「實相」分解為一連串的象徵符號, 這是通過不斷自我否定與超越, 尋求「殺那成念」的「非相」(抽象), 再以直覺思維以獲得「意象」的飛躍。
二、
「若見諸相非相, 則見如來」
如來是一個意象, 它是形象(諸相)與抽象(非相)的辯証統一, 故此是「諸相非相」, 這是一種矛盾對立, 又是相互依存的關係, 其表現形式是虛中有實, 實中有虛, 虛空妙有。
三、
「無法相, 亦無非法相」
「般若藝術」既否定形象思維中的法相, 也否定抽象思維中的非法相,從而超越「實」與「虛」˴「真」與「假」˴ 「美」與「醜」, 的二元結構,因而是「虛實無二, 美醜一旨,意象為本」。